Live800:解析私域流量,是企业的救命稻草?
“私域流量”这个概念兴起于2019年,尔后在营销圈里迅速传播,已经成为2020年的一个热词。无数企业视其为逆流而上的不二法门,业界人士甚至将2020年定义为“私域流量觉醒元年”。似乎一夜之间,从企业平台到个人,都想加入私域流量,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。

什么是私域流量?
私域流量是相对其而言的,指的是品牌或个人不用付费,可以任意时间、任意频次,直接触达到用户的渠道,比如:自媒体、用户群、微信号等。
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的区别?
在解析这个问题之前,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问题:
问题1:什么是公域流量?
公域流量:公域流量是和私域流量相对的一个概念。公域流量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公共区域的流量,是各个平台的流量,包括:百度搜索、神马搜索、360搜索等网站搜索平台;京东、淘宝、拼多多等电商平台;今日头条、腾讯新闻、趣头条等内容聚合平台;腾讯视频、优酷、爱奇艺、抖音、快手等视频内容平台等。
问题2:公域流量有何特点?
业内人士认为公域流量有两个入口:一是平台属性与内容质量的契合,二是广告投放的可操作性,两个入口最终也是殊途同归,最终都要靠内容质量与流量客群的需求是否契合来做评估。因此公域流量显著特点为企业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流量分发,流量大小取决于平台的分发供给,流量的分配权在平台手中,平台会出台流量获取的明确规则。

公域流量跟私域流量最大的差异点是用户的归属权在谁手上,公域流量用户属于平台,私域流量用户属于个体。
举个栗子:公域流量好比大海捞鱼,虽然我们捞了鱼,但是鱼还是大海的,私域流量好比自家鱼塘养的鱼,想什么时候捞都行,而且鱼塘里的鱼还可以再进行繁衍,所有的鱼也是属于鱼塘的塘主。
私域流量为什么火?
私域崛起的背后,是企业的增长焦虑。
同时,它代表着企业开始从流量收割到用户经营的思维转型的信号。
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、流量费用越来越贵、转化成本越来越高,折射出的是企业流量费太高,且流量没有沉淀,无法重复使用的困境。既然流量难以获取,自然就要挖掘老用户的价值,将老用户沉淀到私人领域,才能最大化地挖掘老用户价值,这也是私域流量火爆的原因,归根结底就是公域流量难以获取、难以持续增长。

私域流量的玩法

目前私域流量的玩法通常有以下三种。
第一种,购物助手
这种模式利用移动社交工具,为顾客提供商品/活动信息,以及便利服务,满足消费者希望获取丰富信息、享受更多实惠和便利服务的信息/便利需求。
通常适用于销售端,如百货商店、柜姐、电商等等,这种顾客群体较为广泛,适合注重性价比、高频次购物的消费品。
第二种,话题专家
这种模式由“专业人士”引领,高粘性移动社群,发布高质量内容,帮助消费者与志同道合者形成群体归属,除信息和便利外,重点传播功能学习类的内容。
适合有非常明显特征的消费群体的运营,这个群体具有共性需求且组群意愿高的特点,如“专业性/生活方式”的品类。
第三种,私人伙伴
这种模式通过移动社交,成为顾客生活的一部分,提供个性化专属互动,给予消费者私密专属的社交体验,全方位满足顾客的生活诉求,并提供丰富的情感关怀。
通常适用于客单价非常高的奢侈品或者教育、健身行业。忠诚顾客价值高、具备较高私密性,并且个性化要求较高。
经典案例
企业对私域流量的打造,不得不提完美日记,作为一家成立不到5年的美妆品牌,却能频频抢占天猫彩妆TOP1的榜单。它靠着“渠道+内容”的营销手段一步步地贴近与触达用户,并取得了十分惊人的成绩。

完美日记运营私域流量的基本流程主要是:红包卡引导添加个人号/门店消费引导——小完子拉群、引导打开小程序获得1~2元的红包——群内互动——复购转化。
私域是把双刃剑
看到私域流量的好处,但它也藏着许多隐形的盲点。建立个人号、拉群……这些事都不难,难的是如何在不干扰用户的基础上,真正在用户的身边提供服务?私域绝对不是简单的朋友圈收割,而是长期关系的培养。这是一个需要极大“线上情商”的工作。
值得注意的是,社群是一把双刃剑。玩得好的人,懂得在利用社群的力量,和超级用户一起共创。但社群也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,人人都可以发言,一旦有一个负面声音起来,就会污染一整个群,甚至损害品牌声誉。

全部 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