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掉在线教育广告,教育机构的获客方法还有什么?
2个月前,在线教育巨头们在央视黄金时段打得正酣,而今,似乎在一夜之间,央视所有的时间段都见不到他们的身影了。在抖音、朋友圈等阵地,在线教育学科类的投放已经大幅减少,目前大多为素质教育类广告。
3月,人民日报连载《四问校外培训乱象》,其中提到的主要问题有:
一是广告投放,“从综艺晚会,到公交车站、楼宇电梯,再到微信、短视频等网络平台,校外培训广告可谓铺天盖地。”批评广告投放的同时也提到了资本的狂热,“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,在资本的驱动之下,不少培训机构采取商业化营销模式,做广告、拼低价,甚至用收来的学费做投资、做投机。”
这可能是央视率先停掉在线教育广告的原因之一。
二是营销套路,“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?”、“你不来补课,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。”等营销话术频繁出现,容易引发家长和孩子的焦虑。
随着广告监管的加强,政策会更要求机构将重点落实到教学效果上。
对一批重视教学质量的机构来说,保利威认为可能是一次赶超对手的好机会,这场“大考”和2020年的疫情不同,它考的是机构的OMO、私域运营、财务管理、课程产品研发等多项综合能力。
机构如果有容易触犯的财务问题,必须要提前解决。比如:
(1)预收款的使用没有遵守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规定,且收入没有进入学校的财务专户;
(2)机构没有独立的财务机构和符合资格的财务人员;
(3)学校缺乏统一的财务核算,存在着账外核算和假账现象;
(4)费用支出随意性较大,缺乏财务预算和决算等等。
传统的统计方法中,学员上课后,培训机构也需要根据学员的上课情况逐一扣除课时,步骤繁琐且容易出错。家长打电话咨询机构查询学员课时剩余和卡剩余,需要翻阅学员课消记录,再统计核对。
在资金监管措施到位落实后,学员的剩余金额更是会作为重要的退费法律依据。这就要求机构收费时提供合法合规的收费条目和依据。
whole 0 Comments